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3:08 点击次数:56
亏了一个亿是啥概念?有人可能会说,这不过是企业经营中的正常波动,可现实真没那么简单。2025年1月21日,东方甄选宣布2024年下半年的净亏损接近1亿元。这个消息一出,市场哗然。对比一年前,东方甄选还是盈利1600多万的状态,这变化真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更扎心的是,他们的商品交易总额(GMV)也从去年同期的57亿元,降到了48亿元,缩水了16.2%。有人问了,这么大的公司怎么突然变得“拉胯”?裁员、股价下跌、业绩差,这些问题背后到底藏着什么?
要说问题的根源,还得从2024年下半年说起。那年6月到10月,东方甄选经历了一些“变故”。虽然公司创始人俞敏洪在2025年的股东电话会议上表示,这些波动还在“可控范围内”,但从结果来看,这可不仅仅是“波动”那么简单。GMV下降、亏损加剧,背后显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。
为了应对这些问题,俞敏洪提出了几个“自救”措施,比如推出“东方生鲜”平台、加强APP和会员体系建设,还上线了微信小店送礼功能。看起来这些措施有点“救急”的意思,但效果究竟如何?俞敏洪在会上透露,最近几天微信小店的送礼功能带来了不错的销售额,甚至连续几天突破百万元。但问题是,这种临时性的亮点能不能撑起整个业务?显然,这还需要时间来验证。
企业的困境不仅体现在经营数据上,还直接反映在公司内部。2024年11月开始,东方甄选进行了裁员,俞敏洪称这是一场“精简人力资源”的调整。他强调,尽管工作量没有减少,甚至还在增加,但通过裁员降低了成本。听起来这是一次“为效率而战”的调整,但对于被裁掉的员工来说,这显然是一场“伤筋动骨”的变动。
与此同时,资本市场也在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担忧。2025年1月22日,新东方-S和东方甄选两家公司的港股遭遇重挫。新东方-S一度下跌超过31%,东方甄选也一度跌近10%。到午间收盘,新东方-S跌了25.05%,东方甄选跌了2.97%。股价暴跌的原因,相关人士解释是“下一季度的业绩指引不及市场预期”。
换句话说,市场对未来并不看好。而东方甄选的第二季度业绩下滑,除了经营问题外,还与2024年7月剥离“与辉同行”业务有关。虽说剔除一次性影响后,东方甄选其实是盈利的,但这样的解释显然无法安抚市场情绪。
事情在2025年1月的股东电话会议上达到高潮。俞敏洪在会上不仅回应了亏损、裁员等问题,还透露了自己的“送礼”小插曲。他坦言,自己用微信小店送礼功能送出了30万元的礼品,几乎把身边的朋友送了个遍。这话听着有点轻松,可细想之下却让人忍不住心头一紧。一个企业家要靠亲自送礼来推广功能,这背后是不是透露出某种无奈?
更大的压力来自外界。裁员、股价下跌、业绩不佳,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,无疑让东方甄选陷入了“内外交困”的局面。俞敏洪说得轻松,但他脸上的疲惫,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。
从数据上看,东方甄选的滑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。2024年下半年,净亏损9650.3万元,GMV下降16.2%。这些数字背后,反映的是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艰难挣扎。而裁员虽然在短期内降低了人力成本,但长远来看,这种“断臂求生”的方式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。
更大的影响还在资本市场。股价的暴跌让投资者信心受挫,也让东方甄选的未来更加不确定。尽管俞敏洪试图通过各种新举措来提振业绩,但显然,这条路并不好走。有人说,东方甄选这次的困境,是因为“内忧外患”,也有人认为,这是企业转型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。至于真相如何,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。
接下来,我们一起看看对于这件事网友们是怎么看的。
【网友热议】
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激烈讨论,网友们的评论五花八门,但都很有意思。
网友“吃瓜大叔”说:“亏了一个亿还敢说在可控范围内?这要是换成我家小卖部,早就关门大吉了。”
网友“理财小达人”分析得头头是道:“裁员是为了降低成本,但成本降下来了,收入没跟上,这不就是治标不治本吗?”
网友“无聊的上班族”则调侃:“俞敏洪靠送礼拉业绩,这种操作我也能行。关键是,我送得起30万吗?”
网友“股市小韭菜”感叹:“股价跌得这么狠,我这点股票都快成废纸了。早知道不买东方甄选了。”
这些评论虽然有点调侃的意味,但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大家对这件事的关注和疑问。亏损、裁员、股价下跌,这三大问题叠加在一起,确实让人对东方甄选的未来感到担忧。
那么小编想问: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,为什么会在短短半年内陷入困境?裁员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?股价还能不能涨回来?这些问题,恐怕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。但有一点是明确的,企业的成功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即使是如日中天的公司,也要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。
问题是,亏损和裁员的锅,是不是该员工和股东一起背呢?还是说,这本来就是企业家的宿命?
